中国楼市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其核心是房地产投资时代终结的预言成真,以及住房回归居住属性的趋势日渐明朗。马光远几年前的预言——“房地产作为中国最好的投资品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如今看来已成为现实。
今年下半年,楼市“量价齐跌”的现象愈发显著。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TOP 100房企1-10月销售总额同比下降13.1%,达到52977亿元的惊人低位。与此同时,9月份全国商品房住宅平均销售价格为10484元/平方米,较4月份峰值(12469元/平方米)下降1985元,降幅达16%。这并非偶然,而是长期调控和疫情冲击共同作用的结果。
长达数年的房地产调控政策,特别是2021年高达650次的调控力度,有效遏制了楼市长期上涨的势头,最终导致市场调整成为必然。更重要的是,三年疫情对居民收入造成冲击,许多人收入减少甚至失业,购房能力大幅下降,难以支撑高房价。疫情之后,购房者也变得更加理性,更倾向于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做出购房决策。
与此同时,今年中国楼市迎来了两大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变革,进一步加剧了市场调整。首先,住建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存量房数量已达惊人的6亿栋(包含小产权房、农民住房、安置房等),远超实际需求,导致市场供过于求,房价承压巨大。其次,即将启动的新一轮房改政策,将在未来五年内推出600万套保障房,这将改变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干预方式。未来,政府将不再直接干预商品房市场价格波动,而是专注于保障房建设,满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从而进一步分流商品房市场需求。中低收入群体将可以通过申请低价购买保障房,缓解住房压力。
总而言之,中国楼市正经历着从投资属性向居住属性转变的阵痛。在供过于求的市场环境下,以及政府减少干预、增加保障房供应的政策背景下,房价未来大概率将持续下跌,最终回归到与当地居民收入水平相匹配的合理区间。 这预示着,一个更加理性、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房地产市场正在到来。
"
相关文章
2025-07-090阅读
2025-07-090阅读
2025-07-090阅读
2025-07-090阅读
2025-07-090阅读
2025-07-090阅读
2025-07-080阅读
2025-07-080阅读
2025-07-080阅读
2025-07-080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