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神秘的太阳系,讲讲一个让天文学家们心心念念的话题 —— 第九行星。你知道吗,太阳系自 2006 年冥王星被降级为矮行星后,一直维持着八大行星的格局。但这几年,一个 “第九行星” 的假说,又在天文学界掀起了波澜。
这个假说呀,是 2016 年加州理工学院的天文学家迈克・布朗和康斯坦丁・巴蒂金提出来的。他们是基于对海王星外极端跨海王星天体,也就是 ETNOs 的观测,才大胆地提出了这个想法。这些 ETNOs 的轨道那叫一个奇特,就拿 Sedna 来说,它的近日点有 76 天文单位呢,这些天体的近日点都集中在一个方向,轨道倾角也相似。2023 年《天体物理学杂志》还指出,这类天体大概有 14 个,它们随机聚类的概率仅仅只有 0.01%。这就不得不让人怀疑,是不是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在背后操控着它们的轨道。天文学家们一琢磨,觉得很有可能是有一颗还没被发现的行星,通过引力的牧羊效应,塑造了这些奇特的轨道。他们估算,这颗潜在的第九行星,质量大概在地球的 5 到 10 倍,轨道是椭圆的,近日点在 400 到 800 个天文单位,公转一圈最长要 2 万年呢。你想想,人类文明发展到现在,刚好就在它这漫长公转周期内,难怪我们一直没发现它。
2025 年,天文学家们似乎又有了新线索。他们在红外数据里发现了第九行星的候选体。怎么发现的呢?原来是通过分析 1983 年红外天文卫星 IRAS 和 2006 - 2011 年日本 AKARI 卫星的存档数据。这两个数据集相隔 23 年,却捕捉到了一颗移动的 “光点”,这光点的轨迹很符合行星的特征。这颗候选体距离地球约 700AU,太阳光要 9 天才能照到那儿。科学家推测它的质量有 17 倍地球质量,很可能是一颗冰巨星,毕竟太阳系边缘可没那么多岩石和金属。不过呢,要是它是一颗超级地球,那直径至少 4 万公里,体积得达到地球的 27 倍。这么大的规模,维持个大气层甚至星环系统都没问题。但可惜的是,那儿光照太少,生命不太可能在这颗星球上诞生。
这颗可能存在的第九行星,距离我们实在太远了,足足有 1050 亿公里,比海王星远 23 倍呢。这意味着它接收到的阳光,只有地球的 0.0002%,几乎都不反射太阳光。所以啊,想找到它,靠观测光线可太难了,除了通过引力去探测,还真没啥好办法。像韦伯望远镜、哈勃望远镜,在这么远的距离面前,也很难发现它的踪影。而且它公转周期长达 2 万年,23 年才移动轨道的 0.1%。不经过几十年的长期观测,根本没法确认它的存在。再加上银河系的背景噪音,太阳系边缘小行星和彗星的干扰,要确定第九行星是否真的存在,难度实在太大了。
不过,也不是完全没希望。目前智利的 Vera C. Rubin 天文台配备了世界最大数字相机,扫描深度能达到 24 等星,还能覆盖南半球天空。天文学家们都觉得,最晚到 2027 年左右,说不定就能捕捉到第九行星存在的真实证据。要是真能证实第九行星的存在,那可不得了,太阳系的演化模型,还有行星的漂移理论,都得重新修正。因为这么大质量的天体,在外太阳系根本形成不了,那边物质不够,它只可能在太阳系内侧形成,然后经过几十亿年,慢慢向外侧漂移,就跟木星和土星的漂移一样,最终到了比海王星还远的轨道上。
虽然现在第九行星还充满了神秘色彩,存在与否也还有争议,但探索宇宙的过程不就是这样嘛,充满了未知和惊喜。说不定哪天,我们真的就能确认第九行星的存在,那将是天文学界多么重大的发现啊。让我们一起期待那一天的到来。
好啦,今天关于第九行星的事儿就聊到这儿。记得给我点个赞,关注我,说不定下次就能和你分享第九行星被确认存在的好消息啦,祝你生活愉快,万事顺遂哟!
相关文章
2025-07-115阅读
2025-07-115阅读
2025-07-115阅读
2025-07-115阅读
2025-07-115阅读
2025-07-115阅读
2025-07-115阅读
2025-07-115阅读
2025-07-115阅读
2025-07-115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