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2024年中国康养城市“北方第一城”,从完善政策配套、推动场景上新、培育潜力产业等方面多点发力,力争2027年全市生命健康产业产值达千亿元——
抢赛道拓市场,青岛打造养老服务消费新高地
今年青岛发力银发经济
●出台《青岛市促进银发经济发展增进老年人福祉实施方案(2025—2027年)》,选定6个前景好、潜力大的产业赛道重点发力
●11部门联合出台《关于促进青岛市养老服务消费的行动计划》,围绕提升养老服务、拓展养老消费新业态、发展银发经济等方面进一步挖掘养老服务消费潜力,繁荣养老服务消费市场
●5月15日,作为今年山东开行的首趟“鲁疆号”银发旅游专列,Y204/1次“齐鲁之星”援疆旅游专列从国铁济南局青岛车务段城阳站开出,驶向乌鲁木齐
●近期研究出台《推进“中国康湾”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
●7月9日,青岛市2025年消费品以旧换新居家适老化改造项目正式启动,与往年相比实现“提标扩面”双重突破
●7月10日,由民政部主办的全国“养老服务消费季”启动仪式在青举行;为期3天的2025第十届中国山东(青岛)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暨银发消费节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崂山馆)开幕,规模创历史新高
养老服务消费的新蓝海,青岛正在进一步深耕。
7月10日上午,由民政部主办的全国“养老服务消费季”启动仪式在青举办。此次活动以“惠老助老、品质生活”为主题,进一步促进养老服务消费,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更好推动养老事业产业协同发展。
面对养老服务消费这一新赛道,青岛正奋力抢抓机遇,从完善政策配套、推动场景上新、培育潜力产业等多方面入手,全力打造养老服务消费新高地。
“颐养之城”促养老事业产业协同发展
当前,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经超过3.1亿人,围绕满足老年人美好生活需要的服务消费空间广阔、潜力巨大。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中国银发经济规模在7万亿元左右,约占GDP的6%;预计到2035年,我国银发经济规模有望达到30万亿元,占GDP的10%。
面对老年人对多样化养老服务的现实需求和巨大的银发产业蓝海,2024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为银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当下,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日趋多样化。刘栋 摄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青岛市60周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数量为238万人,居山东省首位,老年人口占比达23.8%。
作为著名的“颐养之城”,青岛在充分发挥山海城一体的独特资源禀赋的同时,不断完善政策体系,促进养老事业产业协同发展——
坚持连锁化、品牌化、规模化,构建“1+N”养老服务政策体系,健全机构、镇街、村居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全市现有养老机构293家、机构床位4.2万张,其中三星级及以上机构180家,基本形成“15分钟养老服务圈”。
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带领老人开展趣味活动。
全面普及医养结合模式,让养老更有“医靠”。全市养老、医养企业和机构超1.1万家,三甲医院达到14家、国家专科24个,形成了健全的医康养服务网络,累计为5万余名失能失智老年人签约家庭养老床位。
老年助餐服务既要“暖胃”更要“暖心”。在提供更加暖心的老年助餐服务上,青岛聚焦老年人“吃饭难”问题,全市老年助餐机构达到1400余处,服务老年人3300余万人次。
李沧区浮山路街道河南庄社区养老服务站内,老年人在养老大食堂用餐。
医疗健康领域,青岛国家级创新平台达到10家,海尔等龙头企业的智能康养产品研发正加快推进,2024年,我国首座康复领域的高等院校康复大学在青岛建成启用,建立了康复全学科体系,为康养产业发展提供了更为有力的智力支撑。
数字无言,却最有力:2024年,青岛市老年人养护服务销售收入增长15.8%;在“2024年中国康养城市百强”排名中,青岛位居北方城市第一位。
政策场景上新,挖掘养老服务消费潜力
养老服务消费是基础型服务消费,与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有老家庭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惠民生、促就业、扩内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银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岛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机遇,不断上新政策和场景。
今年,青岛11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促进青岛市养老服务消费的行动计划》,围绕提升养老服务、拓展养老消费新业态、发展银发经济、开展居家适老化改造等方面进一步挖掘养老服务消费潜力,繁荣养老服务消费市场,更好满足老年人需求。
在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方面,青岛将聚焦失能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持续推进家庭养老床位建设,2025年全市建设家庭养老床位2000张。同时,持续深化老年助餐服务行动,按规定落实税费优惠政策,支持具备资质的各类经营主体参与老年助餐服务,今年将新增助餐签约老年人2万人。
在拓展养老消费新业态方面,青岛将鼓励建设智慧养老院,配置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健康管理、远程保障、活动预警等智能化设备。同时,支持发展社区“虚拟养老院”,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线上线下养老服务。
为让老年人消费更方便、更舒心,青岛将开展“孝老爱老”购物节活动,支持经营主体在重阳节、中秋节、春节等传统节日举办养老服务和老年用品主题促消费活动,并鼓励电商平台、大型商超举办银发主题购物节,打造银发消费季。为提高老年人消费便利度,青岛还将实施消费场所适老化改造工程,鼓励商场、超市等开设老年专区或便捷窗口。
更多提高老年人生活品质、促进银发经济发展的场景也在青岛不断上新。
7月9日,青岛市2025年消费品以旧换新居家适老化改造项目正式启动。与往年相比,此次项目实现“提标扩面”双重突破:补贴对象扩大至所有60周岁及以上、产品收货地址在青岛境内的老年人,不受户籍和常住限制;补贴标准设定为产品成交价格的30%,每人累计补贴额度最高可达1.5万元,充分保障全市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
7月10日,为期3天的2025第十届中国山东(青岛)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暨银发消费节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崂山馆)开幕,规模创历史新高。作为中国北方地区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康养产业盛会之一,博览会吸引了来自中国、日本、韩国、德国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行业领军企业及创新力量参展,展览面积突破2万平方米,为老年人提供全生命周期康养产品和服务。
7月10日,2025第十届中国山东(青岛)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开幕。刘栋 摄
而这些新场景,也让青岛打造养老服务消费新高地更有“底气”。
培育从“养老”到“享老”产业生态
当下,“低龄老人”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新需求越来越受到关注。他们对养老产品的需求不再局限于基本的生活照料,而是更加注重品质、个性化和多元化。
青岛瞄准这一市场需求,不断加大产品创新力度,丰富产品供给。
今年5月15日,Y204/1次“齐鲁之星”援疆旅游专列从国铁济南局青岛车务段城阳站开出,驶向万里之外的乌鲁木齐,这是今年山东开行的首趟“鲁疆号”银发旅游专列。今年,国铁济南局青岛车务段计划开行14趟新疆、内蒙古、四川、云南等方向旅游专列,其中面向银发群体开行11趟适老型“慢旅行”银发专列,为“低龄老人”提供更多消费场景。
“鲁疆号”银发旅游专列为“低龄老人”提供更多消费场景。
在目前多元化的适老产品和服务供给中,银发经济正在从“零星散发”逐步向“产业归集”过渡。如何发展从“养老”到“享老”的产业生态,推动银发经济成为“朝阳产业”,是所有城市的“必答题”。
为抢占健康产业新赛道,青岛结合海湾经济发展,近期研究出台了《推进“中国康湾”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
根据这一计划,青岛将通过开展三年行动,统筹用好各类优势资源,系统开展生态打造和业态培育,提升康养产业整体能级,形成更高水平的服务供给。到2027年,全市生命健康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基本建成高品质健康生活承载地、国家康复产教融合创新高地、国际康养旅居目的地,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山海康养名城、活力健康湾区”。
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年人在莱西市宏远健康颐养中心康养旅居。
此外,《青岛市促进银发经济发展增进老年人福祉实施方案(2025—2027年)》提出,选定6个前景好、潜力大的产业赛道重点发力,提出做大做强传统养老产业提质升级、打造智慧康养新业态、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推动生命健康产业发展、创新养老金融产品、加快老年旅游产业发展。
比如,鼓励企业发展适老化家电、家居产品、厨房用品、安防监控和家务机器人等智能家居产品;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及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服务机器人等智能设施设备在居家、社区、机构等养老场景集成应用,推广应用智能护理机器人、家庭服务机器人、智能防走失终端等智能设备。
又如,支持康复大学围绕康复辅助器具、康复医疗等进行研发。推动助听器、矫形器等传统功能代偿类康复辅助器具升级,加快发展智能康复护理床、智能轮椅、移位机等生活照护产品,扩大认知、失禁、睡眠等障碍评估和康复等设备供给,创新研发智能矫形器、可穿戴式外骨骼机器人等设备。
再如,聚焦合成生物、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基因和细胞诊疗、康复医疗器械、高端医疗器械等细分赛道,把握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发展新趋势,研究全球生命健康产业新态势,培育生命健康产业新的增长点。
在加快老年旅游产业发展方面,青岛提出充分依托青岛邮轮母港,推出适合老年人乘邮轮旅游的定制产品。丰富老年旅游产品,推出休闲度假、青春怀旧、观光康养等旅游产品,推介一批老年旅游(旅居)示范景点和线路。依托山、海资源优势,发展候鸟式、疗养式等旅居养老新业态,打造一批具有青岛特色、注重老年人体验的“康养打卡地”。
养老不仅要“养得起”,还要“养得好”,金融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北方地区唯一集合了个人养老金、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特定养老储蓄、养老理财、商业养老金5项国家试点的城市,青岛正在打造养老金融“青岛模式”,深入推进特定养老储蓄、养老理财等养老金融业务试点工作,聚焦不同老龄群体提供多样化养老金融服务。
眼下,青岛正奋力抢占养老服务消费的新赛道,为老年人创造更加美好的晚年生活的同时,也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贾臻)
相关文章
2025-07-1213阅读
2025-07-1213阅读
2025-07-1213阅读
2025-07-1113阅读
2025-07-1113阅读
2025-07-1113阅读
2025-07-1113阅读
2025-07-1113阅读
2025-07-1113阅读
2025-07-1113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