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小时精准“穿针” 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如何展现太空中的中国精度?

资讯 » 科技探索 2025-07-15

天舟九号与空间站组合体已经完成交会对接。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其意义不仅在于能够建造空间站,还对深空探测太空资源开发等长远目标具有战略价值。这项技术到底有多难,我国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有这么一项核心技术

迄今为止

全世界只有三个国家掌握

中国就是其中之一

这就是空间交会对接技术

今天,天舟九号以3小时

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的优雅姿态

再次与中国空间站深情“相拥”

拉着6.5吨货给航天员们送去物资

一起谈谈这项建设中国空间站的

关键技术——

空间交会对接

我国第一次交会对接是在2011年11月3日: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成功实现空间交会对接,历时44小时,这是从零到一的重大突破。

2017年,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首次完成6.5小时快速交会对接在轨试验;

2021年起,天舟二号至天舟四号均采用6.5小时交会对接方案

2022年11月12日,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创造了2个小时交会对接的世界纪录

2024年,天舟七号、天舟八号相继实现3小时交会对接,推动该模式顺利“升级”为货运飞船标准对接模式。

从米至毫

精度跃迁的奥秘

每一次精准的“天宫之吻”,都是中国智慧的璀璨结晶。

浩瀚苍穹,银河无垠,两个重达数十吨的钢铁巨物,以每秒数千米的宇宙速度飞驰,要将它们毫厘不差地紧密相连,其难度堪比从北京射出一支箭,精准命中千里之外上海一枚绣花针的针眼,所以,空间交会对接技术也被誉为在“太空万里穿针”,这是如何做到的呢?

首先在浩瀚太空交会,需要空间站和飞船在太空轨道对齐,这就好比让两根头发丝在狂风中保持平行,难度可想而知。

中国采用的是三级定位锁死目标原理——

第一级“粗瞄”,北斗导航系统先将飞船送到空间站下方5公里处。

第二级“精调”,两个航天器将距离缩小到100米内。

第三级“微控”,激光雷达登场,在两者相距20米的时候实现毫米级定位。

东方智慧:

硬核科技里的浪漫诗篇

空间交会,是空间站三大核心技术之一,更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此刻,我们已能让对接的偏差控制在毫厘之间。这是中国人从五千年文明的沃土中汲取到的灵感。对接机构借鉴了中国古代建筑榫卯木工技艺,实现刚柔并济的力传递。

星辰为证,征途向月,更遥远的深空之门已然开启。

嫦娥五号、嫦娥六号相继在月球轨道上演无人交会对接的“月宫之舞”,成功携月壤凯旋。而载人登月的宏伟蓝图里,还将上演多次在月球轨道的交会对接。

从地球到月球

从无人到有人

从44小时到3小时

太空没有“差不多”

唯有100%追求成功的中国精度

下一站

载人登月!

(央视新闻)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由用户投稿,经过编辑审核收录,不代表头部财经观点和立场。
证券投资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勿添加文章的手机号码、公众号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