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第二届AI视觉创意大赛(瓦卡奖VACAT)在深圳·红立方公共艺术馆圆满落幕。“AI竞技日”以全天候的密集赛事,全面考验参赛者在创意、技术、合作与应变等方面的综合能力,生动呈现AI大模型的技术潜力与艺术高度。
“AI竞技日”以“厂商—高校—专业”三维赛程,立体化呈现了AI视频行业从工具革新到内容生态的整体演进。这不仅是一场技术比拼,更成为观察AI视觉创作前沿趋势的重要窗口,凸显出竞技形式在激发创作、推动技术交流中的深层价值。
七大厂商代表队2小时极限挑战“我和我的对手”
19日上午率先举行的是全球AI视频厂商战队赛,海艺AI、MiniMax、PixVerse、可灵、Vidu等七支顶尖团队同台展开限时命题对决。他们围绕《我和我的对手》这一命题,在规定的2小时内需完成一条长30秒的AIGC动画视频,展现创意与技术的精彩碰撞。这场竞技不仅考验着各队的即兴创作能力、配合默契度与创新表现力,更成为检验AI视频大模型成熟度的“试炼竞技场”。
海艺AI战队从“反差”美学出发,通过柔和静谧的视觉风格,诠释了爱情关系中“对手”的深刻内涵。他们使用的海艺AI平台是一个功能全面的创作工具,涵盖文生图、图生视频及音频生成,堪称“集大成”者。
Gaga AI战队选择以极简的采访片形式,通过不同年龄、身份、职业的众生相,探讨“对手”概念的多元解读。他们充分发挥了Gaga AI在人物表现力、音画同步和微表情处理上的优势,专注于面部特写与情感刻画。从孩童的天真比拼到商场的生死较量,团队最终将主题升华至自我认知的层面——对手实则是定义我们自身存在的“另一半”,在人生道路上狭路相逢的,或许是另一个自己。
拍我AI战队则将镜头对准了职场中的打工人。他们巧妙地利用拍我AI在生成比例、速度和内置模板上的优势,创作出超长宽屏的视觉作品,生动揭示了打工人的真正对手——永不停歇的工作循环和无形的工作规则。快速的生成速度让他们在短时间内创造了丰富的镜头语言,而内置模板则大大提升了创作效率。
海螺AI战队通过“拳台对抗”与“生活对话”的强烈反差,将对手的主题从具象提升至抽象。他们充分利用海螺AI在复杂动作生成和运镜上的特长,设计了精彩的打斗场景,同时借助高质量的声音生成功能,用中韩双语旁白增强了情感表达。影片最终留下一个开放式思考:我们是否一定要将生活视为对手?
Vidu的动效镜头呈现能力一直被称道,其代表战队这次选择以独特的黑色幽默,探讨了“AI作为人类对手”的宏大命题。他们充分发挥Vidu AI在多角色生成上的优势,将现场其他团队成员的照片作为角色原型,既探讨了技术焦虑,又致敬了赛场对手。影片通过“AI女神”实为“抠脚大汉”操控的反转剧情,以轻松有趣的方式引发人们对AI与现实关系的思考,其完整的叙事性赢得了评委好评。
悠船AI战队通过孩子与英雄的意象,深刻诠释了“最大的对手是自己”这一主题。他们充分发挥悠船AI在美学风格控制上的优势,采用复古美学和原子朋克风格,创造出独特的视觉质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其“P值”系统,通过简单的学习就能确定画面风格,大大降低了创作门槛。影片结尾两个角色的“合二为一”,象征着与自我和解的终极境界。
可灵AI战队以独特的女性视角,避开外部竞争的常规叙事,深入探讨了自我内心的对手。通过年长女演员与年轻自我对话的动人故事,她们传达了珍视当下、与自我和解的深刻理念。技术层面上,她们精准运用可灵AI在微表情刻画和电影级光影上的特长,将人物内心的细腻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经过2小时的紧张对决,专业评委团评选出了七大单项奖以及含金量最高的最佳作品奖。最高荣誉——“最佳作品奖”由 Vidu战队夺得。他们的作品不仅娴熟运用了Vidu AI在多角色生成和运动控制上的技术优势,更以巧妙的黑色幽默构思,完成了对“AI与人类对手”这一宏大命题的深刻反思。影片叙事完整,反转出人意料,在思想性、艺术性与技术完成度上达到了高度统一,最终赢得了评委团的一致认可。
7支代表全球领先AI视频模型的战队,展现出7种迥异的创作思路。从卡通风格到王家卫式文艺片,从好莱坞大片到广告质感,每部作品都呈现出独特的叙事视角和美学风格,充分体现了AI视频创作正在走向多元化的成熟阶段,并勾勒出一个正在快速进化、充满活力的AI视频创作生态图景。
高校才俊与行业战队的双赛道脑力竞速
19日下午的赛程则聚焦于高校力量与行业生态,分设“全国高校AI电竞锦标赛”与“专业AI电竞联赛”双赛道。八名高校选手在随机命题下展开极速创作,展现Z世代的AI想象力;而专业组选手则通过复杂叙事场景的构建,推动AI视频技术向更高阶的应用层面迈进。
在全国高校AI电竞锦标赛总决赛中,来自南开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京传媒学院、北京服装学院、深圳大学等八所高校的8位AI创作人才齐聚现场,展开了一场集智慧、速度与想象力于一体的现场对决。要知道,这八位选手历经小组赛、复活赛与晋级赛共六轮激烈角逐,从全国92所高校的参赛者中脱颖而出,最终站上了决赛舞台。
总决赛采用五轮主题创作赛制,每轮主题随机揭晓,选手根据主题使用AI软件制图,创作时间从第一轮的8分钟逐轮递减,对选手的创意爆发力与抗压能力提出极高要求。“梦境加载中”“香蕉征服世界”“望子成龙”“未来游乐场”“重建”五个关键词或天马行空,或富含哲理,既考验创意深度,更是对创作速度与心态的终极试炼。最终排名由评委与观众共同投票产生的五轮总积分决定。
荣获金奖的南京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大三学生袁春雨在赛后分享了自己的参赛体会。她坦言“心情有些亢奋”,并谦逊地表示所有入围选手都展现出非凡实力。谈及此行最大收获,她认为在于“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伙伴,拓展了创作交流的圈子”。
南开大学环境设计专业大三学生沈雯轩在首次参与瓦卡奖竞赛中便脱颖而出,成功斩获银奖。她表示,自己是通过院系通知了解到该项赛事并积极投入备赛,最终从全国92所高校的激烈竞争中突围,跻身全国八强。经过五轮主题创作的紧张较量,她凭借稳定的发挥与独特的创意赢得评委的认可。作为一名从传统设计领域主动走向AI探索的学子,她接触AI创作的初衷源于对行业发展的清醒认知:“传统设计行业正面临着AI技术带来的深刻变革。”
在专业AI电竞联赛团队组总决赛中,历经数月角逐,由四位来自不同城市的线上社群好友组成的“我们”队最终摘得桂冠。面对多轮神秘主题的车轮战,团队成员表示,尽管线下限时创作带来压力,尤其在5分钟极短赛制下,团队仍凭借高度统一的审美理念、默契的协作与放松的心态,成为夺冠的关键基石。
“作为国内AI领域极具影响力的盛会,瓦卡奖让我们看到了行业的高度。”谈及参赛收获,该团队成员均表示,参与瓦卡奖使团队深度拓展行业视野与人脉。今年,通过现场聆听不同国家的专家演讲感受到中国AI力量的全球高度,并在与众多“大咖”线下“开盲盒”式的交流中,激发出跨越艺术与技术边界的创作灵感。此行不仅拓宽了行业认知,更激励他们在未来创作中持续突破既有边界,探索更多未知可能。
第二届瓦卡奖AI竞技日完整获奖名单如下:
一、全球AI视频厂商战队赛
最佳多样性功能奖:海艺AI
最佳动态奖:拍我AI
最佳美学奖:悠船(midjourney 中国实验室)
最佳人物神态奖:Gaga AI
最佳镜头控制奖:海螺AI
最佳画质奖:可灵AI
最佳运动幅度奖:Vidu AI
最佳作品奖:Vidu AI
二、高校 AI 竞技锦标赛
(AECL - prompt Battle Solo Cup)
冠军:“大铁桶” 南京传媒学院
亚军:“芭拿拿乌鱿” 南开大学
季军:“阿达”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三、2025提示挑战团队冠军赛
(2025 prompt Battle Team Championship)
冠军:我们队
成员:ogen 紫薯有范 宁同学 阿良
亚军:一起兜风队
成员:Yeah 巧 奶黄包又在摸鱼 子叶
季军:MY PB 队
成员:Bao保罗 森破 墨瞳MT 炽焰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陈泽然
相关文章
2025-10-209阅读
2025-10-209阅读
2025-10-209阅读
2025-10-209阅读
2025-10-209阅读
2025-10-209阅读
2025-10-209阅读
2025-10-209阅读
2025-10-209阅读
2025-10-209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