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电池变“城市矿山”:千亿级产业背后的环保与商机

资讯 » 智能车 2025-02-23

工信部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退役动力电池达104万吨 ,而合规企业处理产能仅82.5万吨,剩余22万吨流向非正规渠道。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动力电池退役规模逐年递增,预计到2030年,市场规模将突破1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35%,退役电池正开启它们的新生命周期。

一、退役电池的“第二春”

动力电池退役并非意味着报废,更像是从汽车动力领域转向其他应用场景。当电池容量衰减至80%以下,虽无法满足新能源汽车高速行驶需求,但仍有可观“剩余价值”。在江苏某储能电站,3000组退役电池组成了10MWh的储能系统,用于调节园区峰谷用电 ;湖北的快递网点,装载“二手电池”的物流车日均行驶200公里,性能稳定;甚至家用储能设备中,经检测重组后的电池包,能以三折价格为家庭提供应急供电。这种梯次利用模式,让每块电池的生命周期延长3 - 5年,有效提升了电池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千亿市场的机遇与挑战

再生利用环节是对退役电池进行“精细化拆解”。通过先进技术,可精准分离镍钴锂等贵金属,实现95%以上的材料回收率。湖南某回收企业的生产线上,机械臂拆解电池包,激光分选系统精确归类不同金属,每吨废旧电池能提取出价值数万元的战略资源。

不过,行业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技术层面,需攻克电池健康度快速检测难题,以便更高效筛选电池;安全层面,拆解过程中存在燃爆风险,需完善安全防护措施;成本层面,要与矿产开采价格竞争,目前再生材料成本较原生材料高15%-20% ,亟需规模化效应降低成本。

三、环保与经济的双赢之路

每回收1万吨退役电池,相当于减少开采30万吨原矿,减排二氧化碳1.5万吨 ,“城市矿山”正重塑资源循环模式。政策方面,《关于健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的行动方案》已审议通过,从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标准研制等多方面提出要求,构建从生产、销售到回收的全链条责任体系。

资本市场也对该行业表现出浓厚兴趣。2024年,尽管再生资源行业整体投融资热度下降,但动力电池回收领域依然吸引大量关注。随着政策落地,宁德时代宣布投资120亿元建设全球最大动力电池循环基地,项目采用“短流程再生”技术,镍钴锰回收率达99.3% 。同时,科技企业研发的智能拆解机器人估值半年翻倍。绿色经济催生了新职业,如电池诊断工程师、回收规划师等岗位需求激增47%,电池测试工程师2024年招聘职位达351个,就业前景向好。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由用户投稿,经过编辑审核收录,不代表头部财经观点和立场。
证券投资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勿添加文章的手机号码、公众号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