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特卖狂飙:折扣零售里的美妆新机会

资讯 » 新科技 2025-03-28

文|化妆品观察

“在最贵的地方,卖最便宜的东西”,不仅行得通,而且很赚钱。

根据尼尔森IQ数据,2024年全球折扣零售市场规模增长了61.1亿美元,增速达到8.2%,成为过去一年增速第三快的零售渠道‌。

2024财年(2023年7月-2024年6月),日本零售“折扣王”唐吉诃德(Don Quijote)(集团名称:泛太平洋国际控股)收入同比增长8.2%至2.10万亿日元,首次突破2万亿日元大关; 营业利润达到1402亿日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3.2%,实现连续35年的增收增利。

聚焦到国内,近5年内,好特卖、嗨特购、奥特乐等异军突起,正将越来越多的门店开进购物中心:好特卖提出3年要开5000家店,嗨特购也有3000家店的扩张计划。

折扣零售狂飙,一名头部折扣零售品牌的负责人告诉《化妆品观察》,2025年,国内折扣零售将迎来规模化扩张,美妆也将同步迎来更大的市场空间。

在折扣零售店卖美妆,越来越多的美妆品牌正经历“抗拒-保守-尝试-加码”的转变。近日,《化妆品观察》走访发现,折扣零售门店内,既有外资大牌,也有国货头部和新锐品牌。这里不仅可以是美妆品牌的“下水道”,也可以是“展示柜”,是“创新场”。

本文将根据实地走访,从以下方面拆解折扣零售里的美妆新机会:

美妆在折扣零售渠道的市场空间; 折扣零售的陈列规则,什么美妆产品更容易卖爆; 折扣零售如何采购、定价,给美妆带来了哪些生意机会。

折扣零售6万亿市场能否诞生美妆千亿级渠道?

“可以买贵的,但不能买贵了”,质价比消费趋势下,折扣零售成长速度惊人。

据Verified Market Research预测,到2030年,全球折扣店市场规模将从2022年的51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7万亿元)增长至83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万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到5.35%。

人们将折扣零售分为“软折扣”和“硬折扣”。软折扣主要是将临期、过季、尾货等以打折的形式出售,典型如日本的唐吉诃德(创立于1978年),国内的好特卖(成立于2020年)、嗨特购(成立于2021年);

硬折扣起源于德国的ALDI(奥乐齐)(创立于1913年),是基于重构供应链、提高运营效率、发展自有品牌等方式来降低商品价格,国内代表如奥特乐(成立于2021年)。

折扣零售多兴起于经济增速放缓期间,具备穿越经济周期的韧性。数据显示,奥乐齐2023年实现营收1454.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526亿元),其中,国际营收为1079.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809亿元),全球门店数达13475家。

唐吉诃德2024财年营收2.10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033亿元),在全球拥有742家门店,日本632家,美国65家,亚洲各国45家。

国内发展最为迅猛的好特卖,2023年营收40亿元,有800家以上的门店,还有巨大的成长空间。好特卖官网显示,预计未来3年门店将超过5000家。

业内观察人士表示,借鉴发达国家头部企业的发展经验,中国的折扣零售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未来一定会诞生万店连锁品牌。

在这个过程中,折扣美妆,作为折扣零售的一个细分领域,同样呈现出扩容之势。公开信息显示,2020年至2024年,好特卖的美妆品类SKU占比从10%上升到14%,美妆品类的营收占比从11%上升至15%。

《化妆品观察》获悉,目前,奥特乐门店美妆日化SKU占比在40%左右,营业额占比也达到40%;嗨特购美妆日化SKU占比在35%以上,营业额占比达35%;好特卖则接近20%。

好特卖创始人张宁在去年7月接受媒体采访时预计,2024年销售额有望达到80亿元。这意味着,美妆在单个折扣零售连锁的体量可能已经突破10亿元,直奔20亿元。

且折扣零售商还在向更多美妆品牌抛出橄榄枝。张宁称,“好特卖希望与更多美妆品牌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动尾货的快速消化,让消费者以实惠的价格体验到优质的美妆产品”。

目前,好特卖、嗨特购、奥特乐的营收加起来已经超过100亿元,资深行业人士表示,长远来看,美妆在折扣零售这个渠道有望达到千亿级体量。

选品:“热门+刚需+性价比”

好卖度:面膜>护肤>洗发

好特卖们狂飙猛进,却也绷着一根理性的神经。

虽然折扣零售店多开在购物中心或者商业体中,但在楼层选择上,却是以B1、B2居多,这里的租金相对较低,且与地铁或停车场相连,客流比较稳定。

门店面积上,单店面积在200平到300平左右,其中美妆陈列占到20%-30%,美妆SKU在200至300个左右。

9.9元买原价39.9元的面膜,21.9元买原价79的洁面泡沫,79.9元买原价368元的精华液……通过设置价格对比标签,将“质优价低”的观念植入消费者心智。同时,“大牌 正品 真折扣”“全场1折起”“巨便宜”等促销广告随处可见。

品牌选择上,既有欧莱雅、蜜丝婷、雅漾等外资品牌,也有薇诺娜、敷尔佳、可复美等国货头部,以及半亩花田、溪木源、润百颜等新锐品牌。从整体选品来看,折扣零售更偏向有知名度的美妆产品。

某美妆品牌的渠道负责人告诉《化妆品观察》,折扣渠道一般没有陈列费、营销费等,不拖欠供应商账款,特别是对于一些线上强势,线下薄弱的美妆企业,是一个很好的展示品牌的机会。

这也反向对折扣零售商提出要求——选品必须精准,以高效运转来降低货架陈列的成本。

《化妆品观察》在武汉江宸天街商场B1层的好特卖门店看到,4个货架专门用来陈列美妆相关产品,并细分为面膜、洁面护肤、身体洗护、美发造型、口腔护理等品类。

其中,面膜SKU在45个左右,洁面护肤SKU在55个左右,身体洗护SKU在45个左右,美发造型SKU在40个左右,口腔护理SKU在65个左右,引入品牌包括欧莱雅、薇诺娜、可复美、肌司研、欧诗漫、夸迪、理肤泉等。

据《化妆品观察》粗略统计,店内美妆产品的价格在官方旗舰店价格的1折至7折,价位从几元到几百元不等,但整体来看,百元以上产品占比较少,主价格区间在20元至50元。

武汉取水楼地铁商业街的嗨特购门店内,则有2个独立货架用来陈列头发护理、口腔护理等产品,1个专区用以陈列面膜产品。

据不完全统计,店内的面膜SKU在120个左右、护肤SKU在100个左右、头发护理SKU在65个左右,既有欧莱雅、珀莱雅、敷尔佳等知名品牌,也有达肤妍、颐莲、润百颜等小众品牌。

其美妆产品价格基本在百元以内。工作人员告诉《化妆品观察》,价格便宜是“因为有自己的进货渠道”,至于具体是什么渠道,其表示不方便透露。

同时,武汉菱角湖万达广场的奥特乐门店内,美妆相关产品的SKU在300个左右,与好特卖和嗨特购不同,奥特乐并未以面膜、洗护等标签设置分区,而是直接以货柜的形式陈列。

对比来看,奥特乐的美妆产品价格跨度更大,其中还有高价套盒产品,比如,后天气丹花献光彩紧颜系列礼盒,天猫官方旗舰店售价2360元,奥特乐售价789元。

此前,奥特乐创始人陈诚不止一次向外界表示,其选品逻辑就是把每个单品做到极致,关注每一个SKU的爆品打造,保证每一个在售商品必须精准契合消费者需求,而非靠低价吸引消费者购买。

综合来看,“热门、刚需、性价比高”是折扣零售选品的主基调,就消费者停留时间、购买频次来看,面膜>护肤>洗发。

采购:AI系统+职业买手,拓展自有品牌

折扣零售给消费者一种“买到就是赚到的”的惊喜感,但如此巨量的折扣商品从何而来?

目前,好特卖、嗨特购、奥特乐等均采用买手制,在全球范围内为消费者寻找新奇、有折扣力度的商品。比如,好特卖有100多位职业买手,嗨特购三分之一的员工是买手。

“我们不仅帮美妆品牌清库存、卖尾货,也可以是品牌的创新实验场。”某国内头部折扣零售品牌的操盘手表示,比如,一家美妆品牌先在我们店里尝试推出一两款新品,实时跟进动销数据,如果卖得好就可以在线下大面积铺货。

不过,数以万计的SKU仅依靠买手来选品、定价也不太现实,于是,折扣零售企业引入了数字化系统来帮助采购、选品。

以好特卖为例,买手团队主要负责找货和谈判,决策工作则交给AI系统。当发现一款好货,买手不需要自己评估商品的价格,而是直接输入系统。

例如,好特卖为某头部冰淇淋品牌的尾货定价18.9元,而非15.9元或20元。这个价格是基于算法得出,意在确保动销速率最优化,同时覆盖成本,如房租和员工工资。

嗨特购将价格优势归因为最短供应链,派买手直接跟工厂合作,砍掉中间商,还可以进行定制化。比如,一些面膜的包装是5片装,嗨特购可以和工厂定制3片装。

嗨特购也依赖系统驱动,先后推出鹰眼系统、灯塔系统等帮助买手进行定品、定量、定价。买手可以通过系统快速知道货物的流转状态,哪些在打折,哪些没有,定价是否合理。

奥特乐的低价供应,同样靠数字化支撑。据悉,奥特乐的订货分析、结算收银、数据沉淀等均可以自动化实现。典型如,基于商品最低陈列量、货架数,通道数,可以精确计算出,门店最合理的面积在200-400平方米之间,SKU在800个左右。

除了用买手团队+数字化系统搭建起供应链护城河,折扣零售商也在尝试建设自有品牌。

企查查显示,目前奥特乐已注册“昆舒”“引遇”“沐次元”等日化用品商标。有数据显示,奥特乐的自有品牌占比在20%左右。早期以食品饮料为主,后面不断拓宽品类,比如增加化妆工具、增加洗护用品等,也从和厂家共同开发,逐步增加到与知名品牌联名及做专属定制款等。

嗨特购也注册了“埃弗黎”“初本笙”“诺意加”等日化用品商标。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其自有品牌SKU尚在拓展中,公司也在与美妆工厂和白牌们探索更多合作的可能性。

好特卖申请的“侠趣”“在我之外”“欧耶喵”等商标多在食品领域,但也不排除未来会加大对美妆自有品牌的投入。

折扣零售商加码自有品牌,给工厂和白牌们带来了更多机会。在品类选择上,上述国内头部折扣零售品牌的操盘手告诉《化妆品观察》,比如面膜,消费者购买时会比较看重品牌和功能,就暂时不会考虑,但像卸妆棉、棉柔巾等品牌忠诚度不高的产品,公司会重点考虑。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由用户投稿,经过编辑审核收录,不代表头部财经观点和立场。
证券投资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勿添加文章的手机号码、公众号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