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面对着许多困难,大家在讨论这些问题时,最终都会追究到运行机制:是计划经济好,还是市场经济好?
五年前吴小平提出民营经济离场论,认为中国的私有经济已经完成了对公有经济的补位,可以退出历史舞台了,这个结论的理论表述,其实就是回到单一的计划经济,因为没有私人经营主体,市场随机的价格体系是多余的。前年温铁军提出了回到单一计划经济的四个理由,但没有得到学界和社会的响应。
其实,这并不是一个争论的问题,中国在达沃斯国际论坛上已经明确表态:中国不可能搞计划经济。一亿七千万非公经济,其中个体工商户占了一亿二千万,这是地地道道的百姓经济,它们占了市场主体的95%以上,支持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85%以上的城镇就业,怎么面对?
于是,又有了第三种思考:中庸一下,建立一种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合体。
但凡清楚什么是计划经济,什么是市场经济的人,不会有这种思路;因为不可能,计划经济下办公室精英是主宰者,这是命令模式;市场经济下办公室精英是守夜人,这是服务模式。命令模式是主人对仆人;服务模式是仆人对主人;又要做主宰者,还要表现出守夜人的奉献精神,结果多半是两种机制互害,成了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治理困境,市场与宏观文件同时失灵了。
可以说,温铁军那种企业大而全的小社会计划经济模式,根本上是反经济的,别人在分工整合,你却在藩镇割据,这样的历史不太可能重演了;既然回不去,就不能走三步退两步。
中国的命运是竞争,竞争就要建立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
要想在世界丛林中一骑绝尘,首先应该做的一件事,是停止非城市化的干预和意识形态对市场理性人的审判,坚定不移地走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道路:让市场主导资源配置。
相关文章
2025-04-0616阅读
2025-04-0616阅读
2025-04-0616阅读
2025-04-0616阅读
2025-04-0616阅读
2025-04-0616阅读
2025-04-0616阅读
2025-04-0616阅读
2025-04-0616阅读
2025-04-0516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