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小时22万公里!星际不速之客闯入太阳系,系迄今为止第3颗

资讯 » 科技探索 2025-07-10

时隔6年,太阳系再度迎来星际访客!最近,天文学家发现了迄今为止,第三颗从太阳系以外光临我们的宇宙天体。

发现经过

实际上,最早在今年6月5日,业余天文学家Sam Deen就发现了这颗小天体。只不过,当时它恰好处在银河系中心的方向,那里的背景本来就很混乱,他一时之间有些难以辨认。所以,尽管在接下来20天的时间里多次邂逅这颗小天体,他都没有报告自己的发现。

天文学就是这样,很多时候天文学家就会和重大发现擦肩而过。当年赫歇尔发现天王星的时候,也差点以为是发现了彗星,好在他及时发现了真相,成为了天文学上的里程碑式人物。

Sam Deen就没这么好的运气了,和重大发现擦肩而过。不过他也不用过于遗憾,毕竟连许多著名的天文观测设备(比如Zwicky瞬变设施)也看到了这颗小天体,同样没有汇报这个发现。直到它的特殊身份被揭开,天文学家们才发现它早就暴露在人类视野中了。

一直到7月1日,在NASA资助的ATLAS(小行星地球撞击最后预警系统)位于智利的望远镜视野中,它暴露了自己的踪迹,并被临时命名为A11pl3Z。当时,它的视星等仅有18等,相当于北极星的1/250万,可以说极其微弱。

我来自宇宙深处

观测结果表明,其运行速度为每小时22万公里,距离太阳大约4.53个天文单位,距离地球大约3.52个天文单位(约合5.27亿公里),依然处在银河系中心的方向。

随后的观测表明,这颗小天体的运行轨迹非常特殊,其偏心率达到了惊人的6.2!

什么意思呢?

如果大家还记得高中数学知识中的圆锥曲线,就很容易理解了。偏心率e=0的圆锥曲线,其实就是正圆;0<e< 1,曲线就是椭圆;当e=1的时候,曲线就是不闭合的抛物线了;而e>1的圆锥曲线,就是双曲线。

换句话说,任何天体的偏心率如果达到1,那么它就没有一个闭合的轨道,也就是仅仅从太阳身边路过,不会再回来。同样的,如果咱们反过来讲,它的来源也不是太阳系内部,而是一个“没有尽头”的起点。

说得再简单点,它来自太阳系以外。

第三个星际访客

如果这个身份得到确认,那么这将是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第三颗来自太阳系以外的星际访客。前面两个,分别是2017年被发现的1I'Oumuamua(奥陌陌)和2019年的2I/Borisov,这两位前辈的轨道偏心率,分别是1.2和3.6,比它还要小得多。

看上面两个名字,大家就会发现,星际天体遵循着“发现编号+字母I+尾缀”的规则。按照这个规则,新发现的星际天体,被命名为3I/ATLAS,其尾缀就是发现它的观测设备。

那么,除了偏心率比较大之外,3I/ATLAS还有什么特殊之处吗?

有,它是这组“星际三兄弟”中,体型最大的一个。

初步观测结果表明,3I/ATLAS的直径大约是15公里。虽然这个数据还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但和仅有100米的奥陌陌以及不到1公里的2I/Borisov相比,也算是鹤立鸡群了。甚至有天文学家推测,它的尺寸可能达到了24公里,最小也有800米以上。

这个尺寸的变化,来自天文学家对它真实身份的不确定性,因为他们会参考它的亮度来进行推测。

目前,天文学家普遍认为这是一颗彗星,并且观测到了它的彗发结构,还给了它一个彗星专属名称——C/2025 N1 (ATLAS)。彗星本身是比较亮的,如果它真的是彗星,那么它的亮度就不仅仅来自巨大的体型,所以它的核心可能比较小,只有几百米。

如果它是一颗暗小行星,那么它需要有比较大的体积,才能发出目前我们看到的亮度,直径就有可能超过20公里。

这么大的尺寸,对于天文学家来说,观测难度也比前两个要小得多。对于尚不具备星际天体采样能力的人类来说,这是研究宇宙访客的一个好机会。

接下来去哪?

目前,3I/ATLAS仍然在朝着太阳系内部飞速运行,预计在今年10月29日来到近日点,届时它和太阳的距离大约是1.357个天文单位(约2.1亿公里),速度也会提升到每秒68公里。

而它和地球的邂逅,还要在这之后。尽管离太阳越来越远,但离开近日点后,3I/ATLAS和地球的距离反而会越来越近。在12月19日,它和地球的最近距离将会来到差不多2.7亿公里。

也就是说,我们完全不用担心它对地球构成威胁,同时由于距离比较远,它的视星等估计只有11等,人类也只能利用比较强大的望远镜才能对它展开观测和研究。

随着3I/ATLAS在两亿多公里外和地球告别,它将重返星际空间,一去不复返,双方就此诀别。

怎么才能在星际天体上采样?

说到底,即便用再强的望远镜进行观测,也只是权宜之计,没办法的办法。如果可以的话,谁不想直接去拜访星际天体,然后进行采样呢?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毕竟这些天体普遍比较小,像3I/ATLAS这样,7月份发现,12月份就来到和地球最近的距离了,人类筹备的时间不足5个月,怎么可能来得及发射探测器?

唯一的办法,就是提前准备好探测器,随时待命,毕竟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科学家的。

目前,唯一有机会实现这个目标的,就是欧洲航天局的彗星拦截器任务。根据计划,该航天器将在2029年发射升空,在太空中随时待命。一旦发现有研究价值的彗星,它就会出动,将样品带回地球。

注意,这个计划的主要目标,其实也只是太阳系的彗星。如果有星际来客,它也只是有潜力进行采样,不代表一定能成功,毕竟这些星际天体比太阳系彗星的速度快得多,它未必追得上。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由用户投稿,经过编辑审核收录,不代表头部财经观点和立场。
证券投资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勿添加文章的手机号码、公众号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