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明两年,是“抓紧买房”还是“继续存款”,4大现象已给出答案

资讯 » 房地产 2025-07-05

2024年,中国房地产市场步履维艰,尽管政府祭出多项“救市”政策,效果却远不及预期。 首先,绝大多数城市取消限购,银行将房贷利率下调至4%以下,首付比例降至20%,公积金贷款额度也相应上调,旨在刺激市场需求,鼓励刚需购房。然而,这些利好政策并未扭转市场颓势。

5月份的数据显示,百城二手住宅平均价格已连续25个月环比下跌,跌至14870元/平方米,环比下跌城市数量更是达到100个,连续12个月超过90城。 市场长期调整的趋势依然严峻,引发了“抓紧买房”与“继续存款”两大阵营的激烈讨论。

“抓紧买房”一方认为,当前利好政策密集出台,是刚需购房的良机,错过时机恐将追悔莫及。 而“继续存款”一方则认为,房地产市场长期调整的趋势已成定局,现在并非购房良机,反而应谨慎储蓄。

那么,今明两年究竟该如何抉择?以下四大现象或已昭示答案:

一、救市政策效力有限: 尽管杭州、成都、西安、重庆等城市已全面放开限购,房贷利率和首付比例也降至历史低位,但市场成交量短暂反弹后迅速回落,依然处于调整期。 其原因在于:疫情冲击导致居民收入减少甚至失业,削弱了购房能力;经历疫情后,购房者更加理性,不再盲目冲动;房价持续下跌,炒房客纷纷撤离,市场调整在所难免。

二、房地产市场严重过剩: 住建部数据显示,我国现有房屋6亿栋,即使每栋房屋居住10人,也足够容纳60亿人口。 此外,96%的家庭拥有至少一套房产,41.5%的家庭拥有两套及以上房产。 存量房的严重过剩,加上每年大量的新建商品房入市,进一步加剧了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

三、居民储蓄意愿增强,购房需求萎缩: 三年疫情过后,居民的风险意识显著提升,储蓄意愿空前高涨。2024年一季度,居民存款增加8.56万亿元,人均增加6114元,这与人们对未来收入增长预期谨慎甚至悲观的态度息息相关,从而导致了存款激增,而购房需求却持续萎缩。

四、保障房建设加速,市场需求分流: 2023年10月出台的《关于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指导意见》提出,未来五年将提供600万套保障房,每年120万套。 此举旨在解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并将在一定程度上分流商品房市场需求,加速商品房市场去投机化、去泡沫化,最终回归居住属性。

综上所述,面对房地产市场长期调整的趋势以及居民购房需求的持续萎缩, “继续存款”或许比“抓紧买房”更为稳妥。 当然,以上分析仅供参考,购房决策仍需结合个人实际情况谨慎考虑。

"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由用户投稿,经过编辑审核收录,不代表头部财经观点和立场。
证券投资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勿添加文章的手机号码、公众号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