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菜大妈一句话“说透”楼市本质?众人坦言:比许多专家看得透彻

资讯 » 房地产 2025-07-05

在广州白云新城召开的第三届南方财富峰会上,数百位广东省企业家和专家学者共聚一堂。中房集团董事长孟晓苏在接受采访时大胆预测:2022年中国居民存款激增15万亿元,若能将其中三分之一用于房地产消费(购房、装修等),中国经济便可重拾活力。然而,这一提议引发了广泛争议。

许多网友认为孟晓苏的建议缺乏现实可行性,其原因主要有三:

首先,疫情反复和实体经济低迷导致民众就业及收入预期不确定性增高,抑制了购房需求。央行《2022年第四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比高达61.8%,较上一季度增长3.7个百分点,这充分反映了居民的谨慎心态。

其次,2022年居民存款的大幅增加并非普遍现象,而是资金从资本市场回流的结果。资本市场缺乏赚钱效应,投资房产、股票、基金的收益预期降低,促使资金涌入银行存款。这部分资金主要集中在高净值人群手中,他们大多已拥有房产,购房意愿较低。而对于存款不足的家庭而言,即便有购房意愿,也缺乏足够的购买力。

第三,高昂的房价是阻碍购房需求的主要因素。2022年12月,全国百城新建商品住宅均价为16177元/平方米,二手住宅均价为15876元/平方米。一套普通住宅动辄需要150万至250万元,高昂的首付压力(50-60万元以上)让大多数普通家庭望而却步。孟晓苏的建议与其说是刺激消费,不如说是鼓励民众成为“接盘侠”,忽视了高房价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房地产市场的持续低迷与居高不下的房价形成鲜明对比,各种利好政策频出,却难以扭转颓势。一位买菜大妈的精辟总结道出了问题的本质:“如果连我们这些买菜大妈都知道炒房能赚钱,那就说明房地产‘击鼓传花’的游戏快结束了,该找‘接盘侠’了。” 众多网友赞同她的观点,认为这位大妈的视角比许多开发商和专家都更为透彻。

那么,房地产“击鼓传花”的游戏真的要结束了吗?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经过二十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房地产市场已接近饱和。数据显示,96%的家庭拥有至少一套房产,其中41.5%的家庭拥有两套及以上房产,庞大的空置房数量(高达1.2亿套,足够3-4亿人居住)进一步佐证了供过于求的现状。在供需关系发生逆转的情况下,房地产市场回归居住属性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其次,各地楼市已进入调整周期,房地产市场失去了赚钱效应。投资炒房者“买涨不买跌”的投资策略决定了他们在房价下跌或涨幅放缓时会选择退出或观望。目前,全国二手房挂牌量超过10万套的城市已达15个(杭州、重庆、天津、成都、沈阳、武汉、南京、苏州、西安、大连、合肥、北京、广州、佛山、青岛),未来这一数字还将持续增加。

最后,未来保障房的陆续供应将进一步分流商品房市场需求。房地产市场将逐渐形成商品房市场、租房市场和共有产权房市场的三足鼎立格局。不同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将得到更精准的满足:年轻人可申请保障性租赁住房,低收入群体可购买共有产权房,中高收入群体则选择购买商品房。这种模式将有效抑制投机炒房行为,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由用户投稿,经过编辑审核收录,不代表头部财经观点和立场。
证券投资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勿添加文章的手机号码、公众号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